【港人帶路。香港自由行】元朗區: 認識香港墟市集, 元朗舊墟一級歷史建築物遊

~ 跳跳紮紮遊香港, 由正宗香港人帶路的香港自由行遊記 ~

在香港, 其實許多古蹟都是「這麼近, 那麼遠」,

很多居住在石屎森林中的朋友, 都不知道其實自己的家跟美麗的古蹟只是紙隔距離,

只是大家沒用心去留意這些古蹟的存在而已,

今天就帶大家去一個交通超級方便的「古蹟街」遊覽。

位於新界西北的元朗區, 之前跟大家都介紹過一些比較有名的古蹟,

比如屏山文物徑, 流浮山海鮮街, 還有下白泥的日落等等, 當然還有些知名元朗食物,

現在的元朗市中心, 是集中在輕鐵沿線的元朗大馬路(青山公路元朗段)地區, 是為「元朗新墟」,

但是在古代的元朗, 其村落集中的地方其實是在「元朗舊墟」,

也就是西鐵線「元朗站」到「南生圍」之間的地區。

「元朗新墟」的建成是跟「元朗舊墟」有著密不可分的原因:

元朗舊墟早在清朝遷界令前已經存在, 在遷界令實行時他們遷到現深圳市寶安的茅洲,

到1669年取消命令後, 元朗望族「鄧氏」就在這時回來重新建立起村落及墟市,

是為元朗舊墟的源來, 在現在的「大王古廟」內就有碑文紀錄著一段:

「清康熙八年(1669年)大橋墩市場改遷元朗, 併建大王古廟」,

因此舊墟存來已有350多年的歷史, 而大橋墩市場的歷史及位置現已不可考了。

到了20世紀初墟市的發展, 加上長期被鄧氏把持了當地的交易, 甚至從中抽稅及常有不公,

其他雜姓的鄉民自然想另起墟市, 以便進行更為公平的貿易,

於是就在上世紀20年代集資組成「合益公司」, 並於1915年於舊墟對面河岸建成「元朗新墟」,

位置是現在「水車館街」「泰利街」「谷亭街」的元朗大馬路東北盡處一帶,

加上原來連接到舊墟的河道淤塞, 而青山公路於同時代年開通並直達新墟,

終使之成發展成新界地區最大的墟市, 但後來在70年代政府發展「元朗新市鎮」,

新墟的舊屋全數被拆掉 (如同屯門新墟一樣), 而現在Yoho Midtown一帶,

一般稱為「雞地」, 因為那是昔日販賣生畜的雞鴨墟所在, 但在90年代後已消失。

(現在西堤街公園內有塊石碑, 就刻有當時元朗新舊墟的故事)

反而因為沒落了的舊墟至今還保留了不少清代建築,

成了短短一條老巷街卻有多幢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物 (2-3級的亦很多),

如果想看看昔日元朗新墟的繁榮面貌,

可以在Youtube尋找由香港電台製作的香港歷史紀錄片「百載鑪峰」系列:

《百載鑪峰-1984》第四集 – 元朗新舊墟 (此集開首的位置, 就是上方相片拍攝的位置)

今次行程不打算帶大家遊走已經大變天的元朗新墟, 現亦雖然亦有些僅存懷古地方,

但環境感覺早已大不同, 日後有機會再說, 因此集中在「元朗舊墟」。

元朗西鐵站的G出口出來, 可以看到一條行人天橋, 同時傳來陣陣香氣,

因過了天橋的右方是「西鐵燒烤樂園」(自助式BBQ, 付費入場就會提供所有BBQ用具爐頭及食物),

但這次不是介紹BBQ, 而是從天橋下去地面後的正前方可以看到很多村屋式建築,

穿過停車場就是元朗十八鄉之一的西邊圍「東頭村」, 在村內可以找到一所小小的天后古廟,

而在天后廟後方還有座觀音古廟, 是由錦田鄧氏建於康熙51年(1712年)。

走過不遠的元朗舊墟路, 對面就是昔日舊墟所在位置,

元朗舊墟的佈局很簡單, 一條筆直的「長盛街」, 中間分支出「利益街」及「酒街」,

在鐘聲學校的正前方不遠可以找到一所古廟, 是為「玄關二帝廟」: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wp-content/uploads/2017/01/DSC_0728-500x281.jpg

小小的玄關二帝廟就是位於長盛街的盡頭, 主祭玄天上帝及關帝,

黑色的外牆有點古怪, 不知道原本的建築是不是這樣的顏色??

有此疑問是因為香港修葺古蹟的功夫真是頗馬虎或隨便的, 很多時會弄得不倫不類,。

為一級歷史建築(意義不大)的廟宇雖細, 但歷史也悠久, 雖然沒有明顯的建築日期,

但從廟內一座由佛山隆盛爐鑄造並刻有「康熙53年」(1714年)的銅鐘,

並有個重達280斤並刻有「乾隆13年」(1748年)的聚寶爐,

因此可推測二帝廟至少有300年歷史。

另外從上面刻字可以看到是當時雜姓人事所捐獻, 而作為大地主的錦田鄧氏並無名,

可見長盛街這邊的地方, 都是由非鄧氏人聚居及開發, 也就是西邊圍,

而沿著街長盛街走到另一邊是為南邊圍, 即有另一座一級歷史建築寺廟「大王古廟」: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wp-content/uploads/2017/01/DSC_0743-500x281.jpg

大王廟應建於康熙8年(1669年)遷界令完結後的時期,

也就有350年歷史, 供奉洪聖王和楊侯公, 最上面簡述元朗墟的歷史時說到有塊碑文,

廟內亦有另一塊乾隆51年(1786年)新安縣縣令在元朗記錄墟市的訴訟及判決石刻,

類似的石碑亦有置在大樹下天后廟內。

元朗舊墟作為新界最大的墟市, 新界東就有以大埔舊墟, 太和市(大埔新墟)及石湖墟,

另外長洲也有墟市, 規模細一點的就有屯門墟(現在我家旁邊), 西貢墟, 聯和墟等,

墟市是在特定天數開設的市場, 是為墟期, 比如每月有7的日子(7, 17, 27日),

給予附近農村農民販賣他們的農作物或牲畜, 同時為了方便他們採購別的日用品,

故其他行業如工匠, 鐵匠, 木匠等的墟期就不會跟前者重複, 是古代營商的智慧。

一些大型的墟市因為交通方便而人流多, 而發展得特別旺盛, 元朗舊墟正是如此,

他們除了墟市, 全盛時在老街上已有過百家固定商店,

包括建於1899年以前, 全香港唯一留下來的清代客棧「同益棧」(位於利益街20號),

現在是一級歷史建築, 但只曷家民居而非博物館, 不能入內參觀。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wp-content/uploads/2017/01/DSC_0741-500x281.jpg

一家客棧已足夠反映出當時元朗舊墟的繁榮,

如同今天的酒店, 一定是有好多旅客到來的地方才會能經營的嘛,

而舊墟更有一家香港現存最古老的當鋪「晉源押」(長盛街72號),

由鄧氏創建, 至今亦已超過200年歷史, 雖然是一級歷史建築,

但亦很可惜地沒有改為博物館開放, 只是在廢置著, 這就是香港政府對於歷史建築的冷感,

實在令人覺得極之可悲及可惜。

其實整個元朗舊墟現在看來並不是很巨大, 除了上面幾座一級歷史建築外,

還有8幢屬於2-3級的歷史建築, 大多落成超過100年, 現在多為凋空的民居,

其實有時我會想, 為什麼政府不把這些難得集中的古建築修繕一下並為之注入新能量,

如同台北大稻埕迪化街 , 台南安平古城, 台中彰化鹿港等,

把古宅以便宜的租金租予一些年青人作店面, 以不改變屋內外裝潢為前題,

給他們一個創作及發揮的空間, 比如手作皮革製品, 木匠, 陶瓷體驗這類型的小店,

同時可在他們的產品中加入老元朗, 墟市或老香港的歷史元素 (我有Idea, 但這些應留予設計師發揮),

這樣才可以把古建築活出新生命, 而不應說拆就拆的, 亦不應好似現在政府那些所謂活化計劃,

甚至所個什麼美食車計劃, 都是一班沒有實在經驗的官員紙上談兵的騙局。

唉…香港古蹟??

唉…悲矣。

*** 2020年1月更新 ***

當然, 現在的「元朗舊墟」, 已經成了「元朗黑夜」的代名詞,
在2019年6月開始持續多月的「反送中運動」之中,
在2019年7月21日元朗西鐵站的晚上, 就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
一堆白衣人(自稱是保衛元朗的鄉民)在元朗西鐵站內無差別攻擊途人,
之後更出現了「警黑合作事件」, 整個事件稱「721事件」(Wikia),
因此, 現在我並不認為這是個安全, 又可以入去「了解香港鄉村歷史」的旅遊地方。

– 來往元朗舊墟交通 –

西鐵

從西鐵元朗站A出口或G出口, 再步行5-10分鐘。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