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流言/Gossip

日本旅遊攻略 tripla.ai 網上輕鬆預訂全日本各地餐廳 支援五種語言,界面簡單易用 輸入店名即可預約 不需註冊 教學

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預訂餐廳 部份餐廳只接受日本當地預訂 不接受海外訂位,往往想吃要直接去店外查詢 費時失事,現在有一個網站提供預訂服務 不需註冊,五種語言 (英,中繁,中簡,日文,韓文) 簡單易用,只需跟隨文字提示輸入店名即可 步驟簡單,先輸入店名,分店 確認店鋪後,選擇日期,時間 訂位人數,(大人/小童) 最後輸入電郵等待預訂通知 界面簡單,直接易用 輸入店名 選擇預約日期 希望時間 後補其他希望時間 確認成人數目,小童數目 最後就是名稱與電郵 最後就會彈出預訂詳情 店名,日期時間,人數,特別要求...

为什么双十一是购物节?起源于哪个国家?双11一定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又到了一年一度血拼的时候了,每年的11月11日是网络促销日,各大商场大牌纷纷对折销售,除了买买买还能干什么,那么你知道为什么双十一是购物节吗?双十一光棍节起源于哪个国家呢? 双十一到底是单身节还是购物节? 现在百度竟然这样解释: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是指每年11月11日的网络促销日源于淘宝商城(天猫)2009年11月11日举办的促销活动,当时参与的商家数量和促销力度有限,但营业额远超预想的效果,于是11月11日成为天猫举办大规模促销活动的固定日期。 遥想当年可是另外一番景象------每逢佳节被逼婚,光棍何时不单身 11月11日,由于这一天的日期里有4个阿拉伯数字“1”,形似4根光滑的棍子,而光棍在中文中有单身的意思,这个日子便成了“光棍节”。在“光棍节”产生的最初那几年,11月11日被定义为一个流传于年轻人之间的娱乐性节日。 而其起源也有多种说法。比较广泛的说法是,1990年代,南京的几个大学生在寝室卧谈中想出了以11月11日作为“光棍节”来组织活动。也有人从清华的BBS中搜索出,在1999年,清华已有“光棍协会”,出现了“11·11光光节”的提法,并已作为固定节日被集体庆祝。还有报道称,1992年北京理工大学六名大学生组织的“京工光棍节”是这一节日的最早雏形。 “光棍节”就这样随着时间一路向前,到2011年达到顶峰。由于2011年11月11日中出现了六个阿拉伯数字“1”,当年的这一天也被不少网友调侃为“神棍节”。 光棍节是怎么演变的呢? 每逢佳节被吸金,不是光棍也伤心 正如百度的解释,2009年被普遍认为是“双11”电商狂欢节的元年。 这一年,淘宝第一次在11月11日促销活动中大打“光棍节”主题,并打出“就算没有男(女)朋友陪伴,至少我们还可以疯狂购物”的广告语。 于是,极具当下时代性的电商与亚文化节日中的集中消费进行了对接,并很快产生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数据显示,在“双十一”创意开始的2009年,网络购物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不到2%,网购用户刚刚突破1亿。而六年之间,网购的记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说,“双十一”已经成功地将“光棍节”进行了商业化,年轻的单身族既是新兴节日的创造者、参与者,同时也是网购的主力军。 光棍节起源于哪个国家 对于光棍节的起源国家,听得最为普遍的说法就是中国,因为在光棍节这天《单身情歌》会循环播放,是它起源于1990年代南京高校的校园趣味文化。 另外一种说法有点神话了: 传说公元三世纪时,古罗马有一位暴君叫克劳多斯(Mala jisi)。离暴君的宫殿不远,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破庙,修士瓦伦丁(Luosi?ding)就住在这里。罗马人非常崇敬他,不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人们总会群集在他的周围鄙视他,在祭坛的熊熊圣火前,聆听瓦伦丁的祈祷。 这一时代,古罗马的战事一直连绵不断,暴君克劳多斯征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战场。为了保证人们忠于战争,他下令人们禁止于此时结婚,甚至连已订了婚的人也要马上解除婚约。许多年轻人就这样告别爱人,欢天喜地地走向战场。...

全民性的自律,发于内心的文明,这就是马来西亚!

没有手纸我才明白:为啥网上开玩笑说印度人不用手纸啦,原来热带地区,这样做是为了更干净更卫生的清洗啊。为啥马来西亚的大环境与小环境,就俩字:干净。 自由行马来西亚,中国人蜂拥而至的景点,我偏偏躲开,爱去当地人生活的地方,“老外”很少光顾。比如,我做吉隆坡快铁(北京称为地铁),一口气坐车到线路的终点站,然后出站去拍照加暴走。 那天拉肚子后的痛苦,令我记忆特深。我要去世界知名景点双子塔,乘坐的地铁快到目的地,可能是饮食不规律,必须到卫生间解决,解决后的畅快啊。 此时发现,我裤兜里没有手纸。哎?大筒手纸竟然用没了?这可咋办,我突然看到在马桶右侧有拖着水管的水龙头。 其实,这些天入住宾馆还是旅社,总能看到这么个管子,离地30多厘米,和马桶一样高,水龙头是轻轻按压就出水,水量大,滋滋冒,和洗车时用的冲水枪一样。 水管一到两米长,很有弹性,质量高,我总以为是为打扫房间用的。能用力拖拽,能冲刷到每一个角落,十分佩服马来西亚到处有这么个管子。 (纤尘不染,大雅之堂) 没有手纸我才明白:为啥网上开玩笑说印度人不用手纸啦,原来热带地区,这样做是为了更干净更卫生的清洗啊。。 由此而联想到为啥马来西亚的大环境与小环境,就俩字:干净。即使外边一看是个残破的老建筑,还有在排屋(类似我国的农村和城镇的大众建筑)和餐馆不远处的公共厕所,长途汽车站,我在大马呆了十天,没有一次闻到过异味,都是擦洗得干干净净,连角落都干净。 马来西亚和日本在卫生方面有一拼。有人说,马来西亚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日本的神道教要求人衣着与身体没有异味,进入寺庙必须自律与清洁,因此形成了人人爱洗澡,处处需打扫的现象,能不干净嘛。 马来西亚是车轮上的国家,大马路边很少看到行人,我是暴走一组经常“违法”穿越马路,站在车流中拍摄,还因为不适应他们靠左行驶的规律,经常逆行冲着车辆走等等,但我从没有听到车辆对我鸣笛。 不仅如此,车辆并线,匝道汇入,车辆都是乖乖等待,没有见到一次抢行。在中央车站不远处的印度街,晚上经常看到堵车,却听不到一次鸣笛,车辆有足够耐心等待。 安静,是文明的一种标志吗?出于省钱穷游或体会当地人生活,我在印度人和马来人开到的餐馆吃自助餐,在小车站和工地周围的餐馆排队领饭,均听不到喧哗喊叫声,即使整个餐馆做满了人,耳边都没有聒噪。 我观察过,前台的收银员(看年龄和说话的架势,可能是老板),催菜还是叫人,要么用手势与眼神,要么是离开位置去招呼,绝不大声传唤。 在霹雳州的太平市,一处十分拥挤的大排档,由多家饭馆和小吃摊集中经营的室内大排档,特别类似我们的一个利伯维尔场,当看到数百人在吃饭,声音却很低时,我倒觉得很可怕,特别不适应。 信任,是微笑常在的内涵。真与我是个“老外”无关,每次在旅馆前台入住,服务员都是微笑着和我比划,手写英语与数字讲价,没有不耐烦,没有不信任,体现在脸上。 在快铁,在长途汽车站,在深夜的黑暗大街,我只要问路,没有一个人满目狐疑的看我,而是尽最大努力告诉我。绝不会出现,在北京两会期间人人互相设防,会不会是坏分子的警惕感。 在凌晨的怡保市,随时可能有鬼怪出现的老街,几百米的大姐除了单行的汽车,就只有我一个走动,我心中打鼓。路边有两个三轮车在卸货,大概是从外地拉来的榴莲。 我快速经过他们车后,一个小伙子停下受众的活儿,指着我说话,他带着微笑--------我听不懂,更害怕,但又觉得立即跑,不说话,反而不对劲儿。只好停在一米远的地方,琢磨他要表达什么。 终于明白了,我双肩背拉链没拉上,他是要告诉我,我转身,他把我拉上,两个小伙子都笑了,我以向他们竖大拇指表示感谢。白天,这没什么,在深夜的大街上,他们还有活儿要干。...

古人口中所谓的神兽麒麟竟是长颈鹿?

麒麟在我国许多的古代神话传说中都有麒麟,它的地位之神圣几乎和龙等同。传说麒麟外形像鹿,尾巴像牛尾,有两千年的寿命。麒麟通常是祥瑞的象征,而且麒麟的名字也是有雌雄之分的,雄为麒,雌为麟,麒有独角,麟无角,现也用麒麟来代称德才兼备之人。麒麟这种神兽在影视作品中通常都是雄狮的造型,在现实生活中并无人亲眼见过。 长颈鹿 关于麒麟的记载,在很久以前就有,第一次出现麒麟的形象是在公元前480年,孔子所作的《春秋 左传哀公十四年》中就记载了发生在春秋末期鲁国西境大野泽的“西狩获麟”的故事。 西狩获麟 公元前480年,鲁哀公带领大臣在嘉祥的南部山区进行围猎,在围猎过程中发现了一只他们从来都没有见过的神兽,鲁哀公一行人都十分好奇,于是便追赶着它想要一探究竟,眼看着这只神兽就要逃走了,情急之下孙叔氏之车子鉏商就在后面对神兽射了一箭,中箭后的神兽仍然继续向西奔跑,但最终因为负伤在嘉祥卧龙山西部被捕获了,在场的人都不能说出这只神兽的名字,后来鲁哀公请来了专人鉴定,确定此神兽就是天下第一仁兽——麒麟。但最终这只麒麟因为惊吓过度死掉了,鲁哀公便将其葬在了巨野县的麒麟镇,现在麒麟镇还保留着麒麟冢。战国史学家公羊高的《公羊传》和谷梁赤的《谷梁传》,也均有记载。左丘明在《左传·卷十二》中也有记载: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钥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 《瑞应麒麟颂》 对于麒麟就是长颈鹿这种说法,并非是无稽之谈。有记载称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途经榜葛剌国(今孟加拉国),带回了国王赛弗丁给大明王朝进贡的一只长颈鹿,永乐皇帝十分欢喜,众人观察长颈鹿,发现它与传说中的麒麟十分相似,再加上当时阿拉伯语中长颈鹿的发音和麒麟发音很是相似,于是就认为长颈鹿就是麒麟。皇帝命沈度写了一篇《瑞应麒麟颂》,并画下了麒麟的画像,这幅《瑞应麒麟颂》现在就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永乐十四年间,东非的麻林国也向明朝进贡了一只长颈鹿,明代人马欢在《瀛涯胜览》中就有记载: “麒麟,前二足高九尺余,后两足约高六尺,头抬颈长一丈六尺,首昂后低,人莫能骑。头上有两肉角,在耳边,牛尾鹿身,蹄有三跲,匾口,食粟、豆、面饼。”由此可见,麒麟的外形和习性与长颈鹿相似度甚高, 此外,在韩语中长颈鹿和麒麟均为“기린” ,在日语中长颈鹿和麒麟也都是“キリン”,而且“麒麟”二字都是鹿字旁,所以说麒麟就是长颈鹿也不无道理。 来源:百科解密APP